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首页
  • 热点
  • 焦点
  • 百科
  • 时尚
  • 综合
  • 娱乐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嫦娥六号带回3颗岩屑,揭露41.6亿年前的月球秘密

    嫦娥六号带回3颗岩屑,揭露41.6亿年前的月球秘密

    发布时间:2025-09-13 00:57:57 来源:诸恶莫作网 作者:休闲

    中国科学家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嫦娥高精度年代学研究,首次精确测定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号带回颗这一发现为揭示月球遭受太阳系内“撞击风暴”(晚期重轰炸,岩屑亿年月球简称LHB)提供了关键证据。揭露相关成果于8月20日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秘密

    月球表面遍布的嫦娥巨型撞击盆地,其中大多数是号带回颗约38亿年前太阳系内小天体撞击的遗迹。但是岩屑亿年月球,由于缺乏精确的揭露年龄数据,科学界产生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秘密争议:太阳系内的“撞击风暴”,是嫦娥逐渐减弱,还是号带回颗在距今约38亿年至40亿年间强度骤增?

    嫦娥六号带回的3颗岩石碎屑,提供了一项关键证据。岩屑亿年月球

    嫦娥六号月壤中识别出的揭露三颗KREEP岩屑 受访者 供图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SPA)内部,是秘密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其形成年龄可能标志着晚期重轰炸的启动时间,从而成为破解这场“撞击风暴”谜题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团队联合大湾区及国外合作者,在仅3.5克月壤中发现三颗大小150—350微米特殊的岩石碎屑。这些岩屑是阿波罗盆地形成时产生的撞击熔融岩石,是记录撞击事件最理想的“岩石时钟”。

    研究团队准确测定了岩屑的年龄,同时综合遥感图像和地球化学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最终确认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

    这一结果带来两大新认知——

    第一,更新了“撞击风暴”开始的时间。研究获得的年龄将月球晚期重轰炸事件的开始时间点向前推进了至少1亿年。

    第二,揭示早期动力学演化规律。本研究的撞击通量分析表明,月球晚期重轰炸期间的撞击通量是呈渐变衰减趋势的,并不是“距今38亿年至40亿年撞击通量激增”。

    “对嫦娥六号样品的研究,将持续推动人类重新认识地月系统的演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认为,阿波罗盆地年龄的精确测定,为太阳系撞击历史树起了“中国定标点”。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指导,博士后陈景有与高级工程师张乐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本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研究项目和中国科学院与香港地区“化学地球动力学联合实验室”等的资助。

    • 上一篇:美债“天坑”为啥越填越大?
    • 下一篇:美国纽约州旅游大客车翻车 已致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相关文章

      • 队长传授糖画勺,村民捧上“新饭碗”
      • 探寻历史足迹,镌刻抗战荣光!南洋华侨机工李德明补录英雄墙
      • 国台办正告赖清德之流:任何歪曲抗战、二战历史企图不可能得逞
      • 泽连斯基与特朗普通话,讨论追加对俄制裁和保护乌领空方案
      • 云浮罗定原创歌手刘园园:用歌声唱响兴乡梦
      • 《珠海新闻》20250904
      • “王伟,我今天带你参加九三阅兵!”
      • 精彩抢先看!跟着神十三航天员飞上太空了解“窗外蓝星”
      • 2025年服贸会明日启幕!广东“数智力量”亮相北京
      • 盘点2025上半年资本市场“珠海军团”:硬科技领跑显韧性,结构分化中藏新机遇

        随便看看

      • 白宫经济顾问:美联储货币政策不应受政治力量影响
      • U23亚洲杯预选赛:中国队首战击败东帝汶队
      • 台湾学者赖岳谦大赞央视阅兵直播:堪称“核弹级”文化软实力的展现!
      • 祝贺!广东这些高校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记者手记|美关税政策给土耳其汽车业带来多重风险
      • 全自动无人驾驶!深圳这两条地铁线路即将开通
      • 48岁外卖员台风天下班时受伤,获赔134.8万港元
      • 严格考核抗菌、除菌、除异味等指标,电坐便器便座国家标准发布
      • 综述丨美就业数据恶化 美联储或开启新一轮降息
      • 最新研究:中国自1850年以来年均冰雹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
      •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嫦娥六号带回3颗岩屑,揭露41.6亿年前的月球秘密,诸恶莫作网   sitemap